激情一区/国内黄色精品/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/麻豆国产主播精彩在线

知識分享

書法培訓名詞解釋—碑帖

  碑帖是我們在書法培訓行業內經常聽到的一個名詞。他其實說的是兩個事物,也就是說碑和帖是不同的,具體是什么就要進入我們今天分享的內容了,碑帖的名詞解釋。

  碑帖,“碑”和“帖”,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。將歌功頌德、立傳、紀事的文字,先按字的點畫墨道兩側,鉤摹在石上,成“空心字”,或是直接用紅色顏料寫在石上,即書丹上石,然后再經鐫刻而立于某紀念處的稱“碑”,古代碑石上的字為書法名家、高手所書,字跡可供后人取法。將碑石上的字用薄紙、焦墨捶拓下來再經裝裱的稱為“拓本”,通常也稱為“碑”。

  “帖”原是指書法家的墨跡真筆。為傳播、學習需要,宋代以后出現將匯集的名家真跡,經鉤勒上石或上棗木板,經鐫刻捶拓,這樣的匯帖刻本,也稱“帖”,如著名的有“淳化閣帖”、“寶晉齋法帖”。“碑帖”已合為一辭,用來泛指供學習書法取法的范本。

  “碑帖”常放在一起合稱,其實“碑”主要指漢、魏、唐碑,按照類型來分,則有墓碑、廟碑、造像和摩崖等;“帖”則是指書人的書札或詩稿等。因為古代沒有照相技術,只能依靠拓本流傳,隨著印刷術的提高,碑帖拓本專屬收藏,流通漸少,因而所謂的碑帖收藏,實際上是指拓本(或拓片)收藏。

  碑帖,過去俗稱“黑老虎”,它既是一種有文化歷史內涵,又有藝術品位和工藝加工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品。

  我們的前輩為了記述前朝重要事清和隆重慶典等,把文學形式和書法家的手跡經過名匠刻手,刻鑿在懸崖和石碑上,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藝術內容,還經過裱裝成軸或冊頁,這樣就成了碑帖。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稱,實際“碑”指的是石刻的拓本,“帖”指的是將古人著名的墨跡,刻在木板上可石上匯集而成。在印刷術發展的前期,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傳播文化的重要手段。以后人們為了學習書法,或作歷史資料都要學習這些文字資料。為此,這些“碑帖”就有真實性、時間性、工藝性和藝術性。由于文化商品能在市場流通,也就有經濟的價值,所以鑒賞就成為重要手段。

  認識古代留下的各種拓本,重要的是對原石的鑒別,由于原碑石被毀,因此,僅存的原拓本或孤本,就會價值連城。據史料記載,明代黃庭堅曾有記孔廟碑的“貞觀刻”,以千兩黃金所購得。這說明了虞世南《孔子廟堂碑》的價值。然而到以后翻刻的“成武本”、“西安本”,翻刻本的質量不及原拓本。 1920年,大收藏家羅振玉公開出售由他鑒定的明拓本《西安本廟堂碑》,價值140塊大洋,張叔末藏《成武本廟堂碑》值120塊大洋。

  由于價值規律的作用,真正學習鑒賞碑帖,成為許多收藏者的興趣,從對碑帖的整體認識來說,鑒賞也是由表及里,有各個不同的側面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拓本的裝潢,各種舊拓本特別是古拓本,有不同時期的式樣,因此,“經折裝”、“蝴蝶裝”、“線裝”等都反映出材料和裱裝時代特征,再是對拓本紙張和拓本具體的墨色和效果,這則是對材料和技法的客觀分析了。

  南宋以后,碑帖的制偽高手越來越從拓法上和刻石上下功夫。所以進一步鑒別出書法的風格、用筆等,這就成了鑒賞中的主要依據。再有鑒別碑帖的輔助依據,即題簽、印鑒、題跋等這些文字,都能幫助我們鑒定真偽。

主營:書法課程、教師培訓、書法培訓、課程授權、少兒硬筆書法、毛筆書法、書法教材、版權合作
Copyright ? 2018秉仁書院 版權所有 ?? ?京ICP備18010248號-2|網站地圖
合作郵箱:3433254688@qq.com? 總部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月壇西街6號院2號樓102室秉仁書院

友情鏈接:書法培訓加盟|書法培訓課程合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