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國是古代印章發展的勃興期,由于各國“律令異法,衣冠異制,言語異聲,文字異形”,印章制度又屬草創階段,使得先秦古璽具有很強的地域性,在璽印形制、文字形體、鐫刻風格等方面都表現出異彩紛呈的局面。現存的先秦古璽集中在戰國時期,我們一般將其分為“三晉、齊魯、燕、楚、秦”五個區域,從古璽的形制、藝術風格、文字特點等方面進行論述。一、三晉古璽
公元前403年,趙、魏、韓三家分晉,中國歷史上開始了戰國時期。由于歷史、地理上的原因,三家璽印在形制、印文風格及書法習慣上都相當一致,很難再做細致劃分,故統而論之。三晉一系璽印的范圍大體屬于中國的中部地區,其官璽有二三十種,有如下特點:
1.印的體形較小,遺世的三晉官璽多為縣邑小吏所佩,邊長1.5厘米左右,較它國同級別的官吏所佩印小得多,很少見到形體碩大,鈕式特異的璽印樣式。三晉璽印多采用鼻鈕,鈕座多呈斜坡狀,印體厚實,私印中還有個別圓形璽印。
2.三晉官私璽印以陽文為主,璽文與印體一同鑄出,筆畫瘦勁,字體秀麗,結體整肅,章法穿插挪讓,殊顯精巧。正是明清時期經常提到的“寬邊細朱文”樣式,清代印人所謂的仿古璽,也大多模仿這種形式。
3.三晉北部,出現少量韓國玉質印,多陰文,應當是高級貴族所用印。
4.三晉古璽在質地上多用銅、玉,其中銅印精黑黝亮,據說不少出自內蒙古歸化地區的古戰場,因為屬于沙坑,銅印宛如新鑄,尤其是朱文,筆道很深,十分精美。
5.文字形體上的特點也有不同的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