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廙(yì)(276年—322年11月4日),字世將。瑯邪臨沂(今山東臨沂)人。東晉著名書法家、畫家、文學家、音樂家,丞相王導、大將軍王敦的從弟,晉元帝司馬睿的姨弟,“書圣”王羲之的叔父。
初仕晉惠帝為太傅掾,又轉任參軍。建武初年,擢升為輔國將軍,封武陵縣侯,歷任尚書郎、散騎常侍、左衛將軍等職。
永昌元年(322年),被叛亂的王敦任命為平南將軍、荊州刺史,世有“王平南”之稱。同年十月卒,享年四十七歲,謚號康。
王廙工于書畫,擅長音樂、射御、博弈、雜伎,其書畫被稱為“江左第一”,晉明帝司馬紹、王羲之等都曾隨他學習書畫。時人稱“王廙飛白,右軍之亞。”張懷瓘在《書估》中目其書法為第三等。王廙善畫人物、故事、鳥獸、魚龍,張彥遠在《歷代名畫記》目其畫為上品之上。有文集三十四卷,已亡佚。
王廙性格俊率,曾經順長江南下,早晨自尋陽出發,迅風飛帆,晚上就到建鄴,倚靠舫樓長嘯,神情甚為安逸。丞相王導對名士庾亮說:“世將是在為時識傷感。”庾亮說:“這是他在伸展超脫世俗的氣概。”他為人倨傲,對與自己合不來的人都當面拒之不理,因此為時人忌恨。